非瘟一周年,豬企表現分化,雛鷹遺憾掉隊,養豬業會有怎樣的未來?
非瘟一周年,豬企表現分化,雛鷹遺憾掉隊,養豬業會有怎樣的未來?
2018年8月3日,遼寧省畜牧獸醫局通報:8月2日下午17時,經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診斷,遼寧省沈陽市沈北新區沈北街道(新城子)五五社區發生疑似非洲豬瘟疫情,并于8月3日上午11時確診。這起疫情也是我國通報的首例非洲豬瘟疫情。至今日(2019年8月3日),已過去整整一年。
在非洲豬瘟傳入國內的一年里,諸多養殖上市公司股價起起伏伏。伴隨著產能去化帶來的豬價“牛市”預期,養豬上市公司股價上漲。高豬價也助漲了肉雞價格,養雞上市公司股價也迎風起舞。與此同時,對非洲豬瘟疫苗研發的預期,讓動物疫苗企業迎來一波上漲行情。
國內養豬界的四大天王——溫牧正天,盡管披露的2019年上半年業績預告并不好看,但自今年二季度以來,隨著持續的產能去化、豬價上漲,生豬養殖企業距離盈利已經近在咫尺。
股價波動背后的預期
當前,全國能繁母豬數量出現了近20年來大幅度的下降。根據農業農村部公布的數據,6月份生豬存欄同比下降25.8%,能繁母豬存欄下降26.7%,這已經是連續兩個月存欄下降幅度呈現加大趨勢。
大部分生豬養殖企業在今年1月份達到了出欄峰值后,存欄已經環比出現下降趨勢。溫氏6月份生豬出欄192.98萬頭,較5月份201.62萬頭下降4.3%;天邦6月份生豬出欄量為23.1萬頭,較5月份24.95萬頭下降7.4%;牧原、正邦、羅牛山等公司,生豬存欄量5月份已經出現環比下降。
由于國內生豬存欄缺口大,春節后豬價快速上漲,推動了生豬養殖上市公司股票的大幅上漲。3月中下旬,股市整體震蕩回落,而市場擔心1季度生豬養殖企業虧損預期,生豬養殖股普遍出現大幅回落。7月初,豬價快速上漲,養豬股票再次強勢上漲。
布瑞克·農產品集購網研究總監林國發對財經記者表示,生豬養殖企業股價上漲,主要是市場看漲未來豬價,并認為生豬企業能分享豬價上漲帶來利潤。他說,養殖行業屬于典型的周期性行情,由于疫情影響到種豬產能,本輪豬價“牛市”有望延續更長時間,行業盈利能力提升。
林國發稱,前期生豬股票大跌,豬價“牛市”的到來,資金積極做多生豬養殖股票,眾多生豬養殖股在2-3個月時間翻倍,牧原股份由于其產能主要集中繁育方面,母豬供應緊張情況使其利潤更大。而對于資金鏈緊張的養殖集團,可能在本輪行業整合中掉隊。毫無疑問,雛鷹農牧就是屬于掉隊的企業之一。
券商分析師姚桂玲稱,由于生豬產能大幅下降,后期豬價水平不斷走高是比較確定的,對于養殖水平和生物安全靠前的上市企業來說,必定會帶來高的利潤水平。在她看來,行業中對于三季度上市公司的生豬出欄量水平依然比較樂觀。三季度疊加節日和開學等消費刺激,對豬價存在利好支撐,高豬價和出欄增長的預期是上市公司股價表現好轉的主要原因。
面對因為產能去化嚴重導致的豬價上漲,中國政府強調,統籌抓好非洲豬瘟防控和生豬生產,確保疫情平穩下降不反彈、肉類供給不斷檔、生豬市場總體穩定。
林國發稱,目前疫情趨于穩定,疫苗研發進展順利,且自繁自養利潤超過80%,雖然養殖仍會面臨一定疫情風險,但較上半年風險明顯減少,積極復產有利于增加豬肉供應,國家及地方政府積極出臺養殖激勵政策。他認為,當前影響生豬產能恢復的主要因素包括,養殖戶及企業對疫情擔憂仍持續存在,其次是養殖戶資金緊張,很多養殖戶及企業由于缺乏資金無法有效擴產,重要的是當前母豬存欄不足,導致未來半年到1年左右時間生豬產能難有效恢復。
生豬產能恢復需要時間,因此,這期間就需要通過其他肉類補充,包括豬肉、牛羊肉、禽肉進口及國內牛羊、肉蛋禽類的產能增加,從而逐步改變居民肉類消費結構。
2018年,國內禽肉產量在2000萬噸。據估計,2019年,會增長至2100萬噸左右,以水禽肉為主,到2020年,會達到2400萬噸,以雞肉為主。預計牛羊肉在未來1-2年的合并增產幅度不超過50萬噸。
從進口來看,未來兩年,禽肉及牛羊肉增產量仍遠遠小于豬肉缺口,國內肉類進口有望進一步增長。其中,牛羊肉進口將維持高增速。
豬肉減產,雞肉替代豬肉的預期,使得肉雞價格將較長時間維持高位,養雞企業利潤豐厚。相對1季度生豬養殖企業普遍虧損,二季度利潤才逐步轉正,肉雞企業從去年四季度以來,利潤就不斷創新高。
近期,豬肉供應的減少加上種雞產能偏緊,6月末,肉雞價格反彈,帶動雞雛價格快速反彈。益生股份又開始大幅上漲,民和股份、仙壇股份等肉雞養殖企業,股價在今年的表現均明顯大幅強于大盤。
在中國,四大肉類(豬肉、禽肉、牛羊肉)消費權重相對穩定。2017年,中國四大肉類消費比例中,牛羊肉消費占比為12.5%,豬肉占62.9%,禽肉為24.6%。
林國發稱,預計2020年,禽肉消費占四大肉類比例將從2018年24%左右,提升到30%-32%,但這仍然很難從根本上改變豬肉消費占主導趨勢,且隨著豬肉產能逐步回升,豬肉消費占比重新回到60%左右的水平。不過,隨著居民健康意識的提升,將會減少豬肉消費,消費更多水產及牛羊肉,逐步提升水產和牛羊肉消費占比。
(以上內容僅供參考)
下一條:豬場變禽場要花多少錢?養戶轉型避免這六大坑 | 上一條:禽肉替代豬肉可行么?背后的風險可能超乎想象 |